《 文学评述 》

文学评述

收藏栏目

  • 命中缺水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369篇 .13次关注

    陈毅达《海边春秋》:塑造新时代的新人物

    《海边春秋》“共同描绘出了新时代现实里‘可能的生活’与人生成长的斑斓画卷,也让刘书雷由嫩书生到实干家的心性的转变更加真实可信。”由这部散发着时代热腾腾气息的小说生发出去,提出了新时代对作家的新考验的观点:“新时代现实题材书写,是对作家能否保有新鲜的思想敏锐性、能否具

  • 小围围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985篇 .11次关注

    《中国丈夫》: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哲学实践

    事件漩涡中的经验对象的情感纠葛,在大事件视域中呈现,用被给予的方式折射出了彼此的内在关联。这种关联是隐蔽的,读者观看大事件的视域要通过一定的意识行为将人物并联起来,每个人物的每个侧面以一种“连续的综合”、当前的在场呈现给读者,这些人物当时命运的背后有一个无限的过去

  • 小弟弟不带我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317篇 .11次关注

    《经幡》:我有长剑堪截云

    西藏的灵气给了徐剑无休无止的灵感。他以笔为剑,驰骋在这片高原,身心都有了灵韵。他穿越历史与现实,在时空中如入无人之境。到2018年,徐剑已经去过西藏18次。18次入藏,18次贴身贴骨地感受这片神奇的雪域之地。西藏给了徐剑非同一般的观感,徐剑也因了西藏灵魂得到升华。等他将西藏的土地

  • 无心打扰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485篇 .12次关注

    《行走的野草》:无畏无惧的诗学探索

    读李晓峰诗集《行走的野草》,鲜活的诗句,纯真的思想,无畏的精神和超前的眼光瞬间令人热血沸腾,暗自欢喜。李晓峰出身书香门第,家学渊源,不流于俗。他言谈诙谐幽默,举止温文尔雅,做事胸怀坦荡,常品茗于云雾缥缈间,行走于广阔山水间,愉悦身心,兼得佳作,有诗为证:“大散关/你那

  • 荡秋千听故事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320篇 .14次关注

    日月不出,爝火何熄——《狂人日记》百年祭

    一百年前,寂寞如大毒蛇缠住灵魂的鲁迅,未能忘怀寂寞时的悲哀和年青时的梦,终于发出“铁屋的呐喊”。大约七年后,张定璜在《现代评论》第一卷第七期、第八期,连续发表长文《鲁迅先生》。这应该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次全面、系统、深入和细致地评价鲁迅。或许同代人相似的社会人生体验与

  • 随你梦牵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336篇 .12次关注

    文学中的鸟语

    1925年,周作人翻译了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时代“大学才子”纳士的短诗《春》。一首九行诗,包含四种不同的鸟鸣声。周作人说,这诗实在有趣,却不敢译。一则怕译不好,二则怕译错。凭着四种声音,要找出诗人究竟说的是什么鸟,然后用中文写出。人译鸟语,而且是洋人写出来的洋文,这个差事不

  • Yuan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354篇 .14次关注

    汗漫《南方云集》:赋予日常生活诗意的温润

    当一个诗人转而写散文时,会是个什么样子?作家汗漫坦言要把散文当作诗歌来写,并且“力求精准、唯一,以崭新的发现和表达为古老的汉语复魅。力避肤浅、虚伪和平庸,拒绝在人云亦云中丧失写作的价值,一团积雨云的价值”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他的散文集《南方云集》(百花洲文

  • 情深似海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362篇 .13次关注

    《西行笔录》阅读笔录

    读过刘国欣的《西行笔录》后,就一直猜测那个删节版的“笔录”会是个什么样子,我问过刘国欣是不是“少儿不宜”,她回答不是。于是索然。任何猜测是没有意义的。读过《乌鸦之城》《博物馆》和《柏孜克里克的壁画》三篇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《西行笔录》,觉得自己的渴求有些可笑,除了乌

  • 荡秋千听故事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320篇 .14次关注

    《高原上的野花》:词语、声音与诗学

    一如果足够敏感和用心,读一本以倒叙手法编排的诗集会给你带来这样的感受:如果从前往后正着读,你将能感受一个52岁的中年人如何返身成一个25岁的年轻人,你会发掘出那些词句、语调以及其背后情感曲折幽微的来路;而如果由后及前倒着读,你却不太能与这个年轻人携行并看他如何成长为一个中

  • 春暖花开

    时间:2018年09月17日 .文章342篇 .12次关注

    灵可小说读后:左手灰色,右手光明

    1灵可对身处青壮年的一代实在不陌生,他们的年龄大约在30—45岁之间,或者创业或者成功,有小资的趣味,有时代的压力,说着时尚的话题,受着经济和感情的纠缠。所以,灵可也该就是他们的同龄人,是他们中的一分子,并且因为作家的身份,更加密切地关注和想象着这一代人的生存方式,更多地